飲水思源的源和商號
源和醬油的商號約起源於一百三十多年前,於清治光緒年間,由第一代經營者陳成創辦,陳成是西螺七崁阿善師的嫡傳弟子,除了創立武館「振興館」,也將家族於廣東製作醬油的技術傳承下來,這是源和醬油的第一個時期。第二代陳發,傳承了第一代陳成的好技藝,在那仍未有玻璃瓶的年代,居民也會直接拿著碗到陳發的甕場打醬油。到了第三代陳潔銘,那是農村情誼濃厚的年代,他與鄰近村莊的居民先約好,時間到了,就騎著腳踏車送醬油到每戶人家。農家繳不出醬油錢,先賒帳直到農作物收成後再付也是常有的事。醬油成為陳源和醬油與村民聯繫的溫暖象徵,至今為第四代的陳弘昌說,源和商號所代表的,就是飲水思源的源,和樂相處的和。
後來因為一場車禍,陳潔銘認為與其到各地去送醬油,更重要的是釀造出好醬油,讓人家親自來買醬油,他提出了醬油家訓:「事業不用做的很大,化學醬油千萬碰不得。」直至今天,第四代的陳弘昌仍嚴守家訓,堅持不偷工減料,用最好的材料釀造醬油。陳弘昌秉持古法釀造,選用完整原豆用心製麴,以傳統醞釀醬油。陽光下一個個安靜古樸的陶甕,見證著陳源和醬油一路走來的踏實。
陳弘昌提及,在父親往生前後,家裏的醬油怎麼做都做不成功,製麴過程豆子一直不斷壞掉,他相信這是豆子的感應,因為和家裏有感情了,豆子也傷情。如同很年輕開始製麴時,陳弘昌就會給豆子聽音樂一樣,一個人做醬油的時光很安靜,他選擇用誠懇的心陪伴豆子。問他希望消費者嚐醬油時能嚐到什麼?
他說:「做醬油者的用心。」
陳弘昌認為釀製醬油最重要就是「慈心」。他堅守傳統釀造好醬油,如同越陳越香的醬油,用一貫的堅持走過風雨。店鋪牆上掛著醬心獨蔭四個大字,也傾訴著陳源和醬油希望帶給消費者真實美好滋味的誠摯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