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水思源的源和商號
源和醬油的商號起源於一百三十多年前,創立於清治光緒年間,由第一代經營者陳成創辦。陳成是西螺七崁阿善師的嫡傳弟子,除了創立武館「振興館」,也將家族自廣東帶來的釀醬技術傳承下來,這是源和醬油的第一個時期。第二代陳發延續父親的好手藝,在那個還沒有玻璃瓶的年代,村民會拿著碗來甕場打醬油。到了第三代陳潔銘,那是農村情誼濃厚的年代,他與鄰近村莊居民約好時間,騎著腳踏車一家一家地送醬油。遇到農家一時繳不出醬油錢,先賒帳直到農作物收成後再付也是常有的事。醬油,成為陳源和醬油與村民聯繫的溫暖象徵,至今第四代的陳弘昌說,源和所代表的,是「飲水思源」的源,與「和樂相處」的和。
後來因為一場車禍,陳潔銘認為與其到各地去送醬油,更重要的是釀造出好醬油,讓人家親自來買醬油,他提出了醬油家訓:「事業不用做的很大,化學醬油千萬碰不得。」直至今天,第四代的陳弘昌仍嚴守家訓,堅持不偷工減料,用最好的材料釀造醬油。陳弘昌秉持古法釀造,選用完整黑豆用心製麴,以傳統醞釀醬油。陽光下一個個安靜古樸的陶甕,見證著陳源和醬油一路走來的踏實。
陳弘昌提及,在父親往生前後,家裏的醬油怎麼做都做不成功,製麴過程豆子一直不斷壞掉,他相信這是豆子的感應,因為和家裏有感情了,豆子也傷情。如同很年輕開始製麴時,陳弘昌就會給豆子聽音樂一樣,一個人做醬油的時光很安靜,他選擇用誠懇的心陪伴豆子。問他希望消費者嚐醬油時能嚐到什麼?他說:「做醬油者的用心。」對他來說,釀醬油最重要的是「慈心」兩字。他堅守傳統工法,如同越陳越香的醬油一般,走過風雨,依然如一。
現在,我們的第五代也開始與在地小農契作本土黑豆,製作通過有機認證的醬油,期望從一瓶醬油開始,串起土地與人之間的真誠連結。牆上「醬心獨蔭」四字,訴說著源和醬油始終如一的初心——將真實、安心、感動的滋味,獻給每一位珍惜飲食的人。